當戰爭發生,我們最現實的需求之一,就是從高風險地區安全撤離。
若你家住在軍事設施或重要交通樞紐旁邊,
就必須預先規劃一條清楚、避開戰略目標的撤離路線。
這不僅關乎存活,也關乎在混亂中與家人保持聯繫與再會的可能。
以我自己為例,我家住在台南的軍用機場旁。
若發生戰爭,那裡幾乎可以確定會成為優先轟炸的區域。
所以我已經想好,一旦有任何開戰的跡象,
我會立刻撤離前往高雄婆婆家避難。
而這個決策,牽涉的並不只是「去哪裡」,
而是一整套「怎麼去、跟誰去、怎麼聯絡、萬一走散怎麼辦」的計劃。
戰前:先掌握周邊設施與高風險目標
建議你現在就下載像是《全民防災E點通》等防災APP,它能提供你家附近的:
- 避難所
- 急救站
- 醫院與物資發放站
這些資訊在平時看起來或許沒用,
但戰時可能就是關鍵生存資源。
你也應該同時掌握你家與工作地點周邊有哪些潛在攻擊目標設施,例如:
- 軍用與民用機場
- 發電廠、電塔、橋樑
- 港口與車站
- 軍事基地、指揮中心
避開這些地點,才能減少撤離路線上的風險。
戰時路線:規劃多條路線,還要有紙本備援
我規劃從台南前往高雄的路線時,我會:
- 避開高速公路交流道、大型橋樑
- 規劃主路線+備用路線
- 使用紙本地圖進行手動標記(因為Google Map可能無法使用)
在地圖上,我會標出:
- 可以通行的替代道路
- 沿線有哪些避難所與物資站
- 路上可能的集合地點與休息點
預先買好實體地圖
實體的地圖是一定要買一本的,
對了,地圖是一個貴不啦嘰的東西…
我建議買一本全台灣的放在車子上,
再為每一個避難包各準備一份你所在縣市的地圖。
當然如果你超級熟悉有可能就不需要地圖。
只是實體的地圖可以加碼標示出防災公園、急救站、物資發放中心這些資訊。
你也可以準備小圓貼紙,按照類別需要貼在實體地圖上。
推薦購買地圖:
全台地圖
北北基地圖
桃竹苗地圖
中彰投地圖
雲嘉南地圖
高屏地圖
宜花東地圖
家庭協調:先約定集合點與暗號
逃難不可能每次都剛好手機能通,所以我們家也講好:
- 有三個集合地點(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地點)
- 如果沒找到人,就在約定的地方綁一條紅色布條當作信號
- 每個地點都有標記在我們的避難地圖上
- 決定是否要分頭行動,誰帶小孩、誰先撤離等劇本也都預先討論
緊急通訊與臨時避難
路上可能遇到空襲警報,這時要能立刻找地方躲藏。
所以你也應該事先查好哪些地方設有:
- 防空避難所
- 地下室空間可暫避
還要準備無網通訊的替代方案,例如Bridgefy 或對講機,確保即便手機無法通訊,也能找到彼此。
避難不是幻想,也可以一起用 AI 規劃你的希望路線
這些準備看起來繁瑣,但當災難真的來臨時,
唯有你事先想過的選項,才可能變成你活下來的路徑。
我們不求焦慮,只求有備無患。
請從今天起,拿起地圖,打開防災APP,
為你的家人,規劃出一條希望的逃生線。
我簡單做了一支GPT,你可以跟他討論怎麼跑,然後慢慢地去建立這個路線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