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在太太孕期間讀完《超級嬰兒通》的,
書中有許多實用育兒觀念,幫助我在準爸爸時期,
對孩子出生後的生活有了更具體的想像與心理準備。
等女兒真的報到後,我們試著把書裡的方法搬出來實戰,結果發現——真的有用!
雖然不能保證全程優雅,但至少在無限輪迴的餵奶、換尿布、哄睡之間,
大幅減少了焦慮與混亂,讓育兒生活逐漸走上正軌!
文章目錄
我從《超級嬰兒通》學到的10個育兒觀念
1. 寶寶需要「可預期的生活」,習慣能帶來安全感
人(從嬰兒時期開始)是喜歡習慣的動物,你讓他能預期,
他知道接下來能幹嘛,就不會害怕。
而寶寶不害怕時,就比較不會因未知而焦慮或哭鬧,爸媽也就會比較輕鬆!
2. 作息主導權在父母,不是寶寶
不要被寶寶牽著走,而是幫他建立健康的生活節奏。
剛出生的寶寶差不多能當作是一塊會呼吸的肉,
你給他輸入什麼,他就接受什麼。
3. 育兒從 EASY 作息法開始
EAT→ACTIVITY→SLEEP→YOUR TIME,
一個循環大概3-6小時,隨著寶寶逐漸長大,週期會越來越長。
4. 面對哭泣別急著反應,用 SLOW 原則觀察原因
STOP→LISTEN→OBSERVE→WHAT’S UP,
從「做」退一步到「看」。
5. 哭是寶寶的語言,爸媽要學著理解
寶寶初來乍到時,當情況不如他意時,
唯一能夠表達的方式只有「哭」。
比起他一哭就塞奶嘴、抱起來安撫。
回想剛剛發生了什麼事,並試著識別寶寶此刻的哭是否代表著某種含義。
久而久之,都能歸納分類出屬於你的寶寶語。

6. 每個寶寶都有性格,找到對應的應對方式
書中提到共有五種寶寶類型:天使寶寶、教科書、敏感型、活潑型、性情乖戾型,
了解寶寶的類型才能更因材施教地陪伴。
7. 像對待常人一樣尊重寶寶的感受
我們一般不會不顧他人意願,就隨意抱人或做任何事。
對寶寶,我們也應該如此。
做每件事、去任何地方前先說一聲,讓他有參與感,讓他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「人」。
8. 培養獨立不是放任,而是「觀察後給剛剛好的幫助」
先觀察到底寶寶需要什麼、能否自己解決,
如果不能,給最低程度的協助,寶寶能夠過關後就收手。
9. 讓寶寶學會自己睡覺,邁向獨立的第一步
為了讓寶寶能夠自己入睡,有四個不要:
- 餵完奶就睡較,避免養成要吃完奶才睡的習慣,取而代之是吃完奶後需要再有一段活動時間
- 抱在懷裡,抱到睡著
- 晚上一醒來就餵奶
- 一哭就塞奶嘴
10. 記錄寶寶一天的作息
- 了解寶寶睡眠的週期變化,用來調整EASY的時間長短
- 了解當下寶寶的哭,是否是代表肚子餓,或是其他意思
- 像是:12:00才喝完一餐後,12:30的哭鬧應就不會是肚子餓,可能是腸胃不舒服
- 看醫生時,讓醫生可以清楚明瞭知道寶寶的狀況
- 用來判斷寶寶當下的狀況,是否為特殊狀況
- 像是:哭鬧不止(有沒有異於平常)
《超級嬰兒通》對我最實用的兩個操作概念
整本《超級嬰兒通》裡,觀念很多,操作技巧也不少。
其中有兩個概念特別打中我,分別是:
- EASY 作息法:建立寶寶有節奏的生活作息
- SLOW原則:面對哭聲時,爸媽該如何做反應
這兩個方法不只是知識點,更是我們每天育兒生活中的操作方法,親測有效!
EASY 作息法:建立穩定又有彈性的育兒生活節奏
《超級嬰兒通》提倡的「EASY 作息法」是四個英文字母的縮寫,分別代表:
- E – Eat(吃)
- A – Activity(活動)
- S – Sleep(睡覺)
- Y – Your time(爸媽自己的時間)

這四步驟流程,其實是育兒初期建立生活秩序、穩定寶寶情緒的關鍵。
乍看普通,但實際操作會發現,它能大幅減少日常的混亂感。
EASY 不是「寶寶想幹嘛就幹嘛」,
而是一種由家長主導、寶寶適應的生活節奏。
每個循環大約 3 到 6 小時,隨著寶寶長大,週期會逐漸拉長。
實際一輪的流程大概像是:
- Eat:寶寶醒來後先喝奶
- Activity:接著可以陪他玩一會兒、曬曬太陽、聽音樂等
- Sleep:當他玩累了就能自然入睡
- Your time:等寶寶睡著後,就是爸媽的空檔——可以吃個東西、休息、甚至只是放空一下
這樣不僅寶寶的需求被妥善安排,爸媽也不至於被榨乾。
更重要的是,這個節奏的重點不是「僵化執行」,
不需要一定是時間到點就強制寶寶進入下一個行程,
有時候寶寶可能會想玩久一點,或是提前累了想睡覺,爸媽也可以視情況增減各行程的時間,
重點是給彼此一個「預期感」:寶寶知道吃完奶不是立刻睡覺、爸媽也知道什麼時間可以稍微喘口氣。
面對寶寶哭泣別急著反應,用 SLOW 原則觀察原因
寶寶哭,真的會讓新手爸媽心跳加速、腦中警鈴大作。
尤其在剛出生的那幾週,只要一聽到哭聲,就像打仗一樣趕快塞奶嘴、抱起來,各種招式全上。
但《超級嬰兒通》提醒我們:面對寶寶哭時,
不要急著反應,而是先放慢腳步,用 SLOW 原則觀察寶寶到底怎麼了。
- S – Stop(停下來) 不要立刻衝去安撫寶寶,先讓自己冷靜一下。 當爸媽的第一課,就是「自己不慌,寶寶才會穩」。
- L – Listen(傾聽) 用心去聽哭聲的聲調和節奏。 有些哭聲是餓了、有些是無聊、有些只是想被注意, 聽久了會慢慢聽出差異
- O – Observe(觀察) 看看寶寶的臉部表情、動作、前一秒在幹嘛。 有時候只是玩一玩突然卡住不爽而已,不一定是天大地大的問題。
- W – What’s up?(找出原因) 這一步是爸媽的小偵探時刻。 剛剛有沒有該換尿布的?是不是時間到了該吃飯?還是環境太吵太亮? 根據觀察去判斷,避免亂槍打鳥,提高解決寶寶需求的成功率。
SLOW 原則看起來簡單,實際操作需要一點耐心、時間還有…通靈的能力。
還好的事情是,這個時期的寶寶需求都是屬於生理需求,不像一般人類會有很多內心戲。
只要持續練習,通常會越來越懂寶寶的語言,更能在第一時間給出真正有效的回應。
更重要,給寶寶還有爸媽們一些時間跟機會,
比如有些需求,其實寶寶就能自己安撫自己,哭兩下想通後就沒事了。
進而也不會養成寶寶一有需求就需要「立刻被安撫」的狀況。

《超級嬰兒通》讀後心得:育兒不再只是直覺,而是有方法、有原則
書給的不是標準答案,而是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
看完《超級嬰兒通》,我最大的感受是——這本書沒有要給你一套萬用SOP,
而是試圖幫助爸媽「理解孩子」。
你會開始從寶寶的角度思考:為什麼現在會哭?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
不再只是憑直覺亂猜,也不再盲目參考親朋好友的各種偏方,
而是能有系統地觀察、嘗試、調整,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方式。
育兒沒有捷徑,但可以走得更穩
每個家庭、每個孩子都不同,《超級嬰兒通》也不是萬靈丹。
但它提供了一個更理性、也更尊重孩子的育兒視角,
讓我們這些新手爸媽,能在混亂中多一點秩序,在焦慮中多一點自信。
育兒從來不是一條有標準答案的路,但有方向、有方法,至少我們能走得更穩。
但這是條一旦踏上了,至少就要走18年的路…
非常建議在這路途的的前期購入這本好書,更順利地度過慌亂的新手村時期!
《超級嬰兒通》購買資訊
幫你準備購買連結:
兩本一起買:《超級嬰兒通》+《超級嬰兒通實作篇》
作者關於超級嬰兒通共有出兩本,本篇介紹的是左邊紅色這本,比較偏向觀念並帶有一些案例說明
右邊這本實作篇則是後來出的,偏向工具書,有詳細列出寶寶各種情況該如何處理,遇到時可對照著處理。


如果你是正在孕期中的準爸媽們,推薦可以閱讀: